第十二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揭晓
记者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了解到,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,表彰人工智能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,调动广大智能科技领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激励原创性科学成果和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,5月6日—8日,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北京和苏州同期举办“‘场景驱动·数智强国’—第十二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”。
5月6日,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“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”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,60个获奖项目及个人受到表彰奖励。
(资料图)
据了解,“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”是以我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、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、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先生命名,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,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,被誉为“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”,代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。
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荣获“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”,并颁授荣誉奖牌和奖金。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、欧洲科学院院士、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,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、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、多媒体信息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铁军和京东集团副总裁、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何晓冬斩获“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”。清华大学教授陶建华团队和百度CTO王海峰团队分别摘得首个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特等奖、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特等奖。
据了解,王海峰团队的研究成果主要突破了通用对话技术四方面难题,在融合知识的对话管理、对话语音识别、对话理解、对话生成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创新成果。
主要包括:提出了基于知识统一表示的通用对话管理技术,解决了对话不连贯的难题;提出了融合知识的流式对话语音识别技术,解决了对话听不清的难题;提出了知识增强的通用对话理解技术,解决了理解不准确的难题;提出了基于隐变量与知识的对话生成技术,解决了回复有错误的难题。
对此,有院士专家点评认为,“整体技术指标与应用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技竞争力和产业影响力”。
王海峰在获奖感言中表示,通用对话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方向之一,也被认为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必备能力。如今备受关注的对话式人工智能,其背后就有通用对话技术。团队多年来持续在技术上探索和创新,突破了知识与深度学习融合的通用对话技术,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和人们生产生活中。
据公开资料显示,这一研究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2项,发表高水平论文36篇,在国际权威评测中获世界冠军11项。目前项目成果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应用,已经支持5亿智能设备,服务超过10亿用户,覆盖包括通信、金融、汽车、能源等20多个行业。
有分析人士认为,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,中国科技公司在技术上持续取得重大突破,积极探索技术实践和产业化应用,为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。
“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业(300832)应用迅猛发展,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、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。”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邢怀滨表示,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全场景的智能应用仍面临很多挑战,要以2023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为契机,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双向促进,充分激发学术界、产业界的智慧和创造力,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业态,汇聚社会强大的发展动能。
“当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与产业格局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建议,加强应用场景创新的顶层谋划,聚焦传统产业转型需求,建立解决“卡脖子”技术问题库,打通制约技术发展和创新升级壁垒。突出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,通过创新体系机制的示范应用,助推一批应用场景项目转化落地。
标签: